HDPE 管道的外观质量是评估其生产工艺、原材料纯度及使用可靠性的基础指标,直接影响管道的安装适配性和后期性能。外观检查需通过感官观察与精准测量结合,重点排查可能影响结构完整性或功能的缺陷。以下是具体检查方法、指标要求及注意事项:
-
环境要求:
-
光线:自然光(避免直射强光导致反光误判)或等效光源(如 40W 日光灯下,距离管道 1.5-2m),确保无阴影遮挡。
-
工具:5 倍放大镜(观察细微缺陷)、精度 0.02mm 的游标卡尺(测量划伤 / 凹陷深度)、记号笔(标记缺陷位置)。
-
样品选取:
-
随机抽取待检批次管道(每批次至少 3 根,长度≥1m),检查范围覆盖内外壁全表面(重点关注管端、弯曲处等易损部位)。
-
检查内容:管道表面颜色是否均匀一致,有无明显色差、杂色斑点(反映原料混合是否均匀)。
-
检查方法:
-
整根管道平放,肉眼观察整体色调(如给水管通常为蓝色或黑色带蓝线,燃气管为黄色);
-
对比同批次管道的颜色差异,用白纸覆盖局部,观察是否有突兀色块。
-
合格标准:颜色均匀,无显著色差,符合产品标准规定(如 GB/T 13663 要求燃气用 HDPE 管为黄色,且色条清晰)。
-
检查内容:内外壁是否存在气泡(原料熔融时空气未排净)、凹陷(成型时压力不均)。
-
检查方法:
-
内壁:用手电筒从管道一端照射,另一端观察是否有透光的气泡(直径≥0.5mm 需记录);
-
外壁:双手握住管道滚动,逐段观察表面是否有向内凹陷(深度≥0.3mm 或面积≥5mm² 需关注)。
-
合格标准:无直径>0.5mm 的气泡;凹陷深度≤壁厚的 10%(且≤0.5mm),单个凹陷面积≤10mm²,每米管道内不超过 2 处。
-
检查内容:管道表面或内部是否混入异物(如灰尘、金属屑、未熔颗粒),这会导致局部强度下降。
-
检查方法:
-
用 5 倍放大镜观察内外壁,重点排查是否有穿透性杂质(从内壁贯穿至外壁,可能导致渗漏);
-
非穿透性杂质需测量最大尺寸(长度>2mm 为不合格)。
-
合格标准:无穿透性杂质;非穿透性杂质长度≤2mm,每米管道内不超过 3 个,且不集中分布。
-
检查内容:表面机械划伤(运输或加工导致)、裂纹(原料脆化或成型应力过大)。
-
检查方法:
-
划伤:用手指触摸表面,感受是否有凸起或凹陷,用游标卡尺测量划伤深度(取最深点);
-
裂纹:用放大镜观察是否有线性开裂(尤其是管端和焊缝处),判断是否为贯穿性(滴入清水,观察是否渗透)。
-
合格标准:
-
划伤深度≤壁厚的 10%(且≤0.3mm),长度≤100mm,每米不超过 1 处;
-
不允许有任何裂纹(包括微裂纹,因会在压力下扩展)。
-
检查内容:管道切口是否垂直于轴线,有无毛刺、飞边(影响连接密封性)。
-
检查方法:
-
将直角尺贴紧管端,观察直尺与管壁的间隙(≤0.5mm 为合格);
-
用手触摸管端边缘,感受是否有扎手的毛刺(需用砂纸打磨至光滑)。
-
合格标准:管端与轴线垂直度偏差≤1%(如外径 200mm 的管道,偏差≤2mm),无毛刺、飞边。
-
严重缺陷(直接判废):
-
存在穿透性气泡、裂纹、杂质;
-
划伤深度>壁厚 10% 或长度>300mm;
-
颜色严重不均且覆盖面积>5%(可能因原料混料错误导致性能异常)。
-
轻微缺陷(可修复或降级使用):
-
少量小尺寸凹陷、杂质(符合 “每米不超过 2 处”),且不影响结构强度,可用于非承压场景(如排水);
-
管端毛刺可打磨后再使用,但需重新检查平整度。
-
区分 “缺陷” 与 “正常现象”:HDPE 管道因挤出成型特性,表面可能有轻微的纹路(如螺旋状痕迹),若深度<0.1mm 且均匀分布,属于正常工艺痕迹,不判定为缺陷。
-
结合用途放宽标准:市政工程用管道(如给水管、燃气管)需严格执行上述标准;而临时排水、农田灌溉等非关键场景,可适当放宽对轻微凹陷、色差的要求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全面排查 HDPE 管道的外观缺陷,避免因表面问题隐藏原材料或工艺隐患(如杂质可能暗示原料回收料比例过高,裂纹可能预示抗冲击性不足),为后续的力学性能测试和工程应用奠定基础。